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大宋何所有 > 蔡家内讧

蔡家内讧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s.cc,最快更新大宋何所有!

进入宰执的王黼年仅三十九岁,这在北宋中期以后已经是非常罕见的青年才俊了,年轻的王黼当然不甘于仅仅当一个副宰相,他的目的是干掉蔡京出任首相,成为大宋政坛上新的话事人。

其实王黼的志向并不离谱,重合元年的蔡京已经七十一岁了,即使是在现代社会里,七十一岁也已经是到了退休的年纪,这个岁数的老人很难有精力处理日常工作,更何况一千年前的北宋年间。

为了更进一步,王黼找到了蔡京的儿子蔡攸。

蔡攸是蔡京长子,比王黼还大两岁。早在哲宗年间蔡攸就凭父亲蔡京的恩荫在宫里做了个小官,年轻的蔡攸读书不行但是脑袋瓜却很机灵,眼见着哲宗一直生不出儿子便知道宫里的这些个亲王将来很有可能即位登基,于是每次上班时都算着百官上朝的时机去,遇到亲王就作揖行礼,时间长了就给大家混了个脸熟,当年还啥也不是的端王赵佶也认识了这位蔡京学士的儿子蔡攸。

徽宗即位后蔡京回京任职,徽宗又想起蔡京的儿子蔡攸,爹都当首相了儿子是不是也该提提,于是也给了蔡攸格外的优待,蔡攸一直考不上进士,徽宗大笔一挥,考不上是吧,不用考了,赐你同进士出身。

赐了同进士出身还觉得不够,徽宗又把蔡攸安排进了馆阁,重点培养,你们家老蔡我非常喜欢,小蔡好好干,以后接老蔡的班继续为大宋鞠躬尽瘁。

进了馆阁的蔡攸其实相当尴尬,馆阁在宋朝那都是高榜进士后来又经过制科考试优中选优才进得去的,虽然到了徽宗朝制科考试几乎名存实亡,但高榜进士的这个标准是不会变的。然而蔡攸同志仅仅是读过书,现在去了馆阁要跟那帮饱读诗书的高榜进士做同事,可以想象有多么尴尬。

当年王安石司马光对喷的时候,双方朝堂上唇枪舌剑私底下书信往来,一句话里包含好几个典故,用我们现代人的话就是里面全是梗,而且这些梗你要是读书少你都不懂,甚至说别人骂你你都听不懂。

馆阁里的阁臣们虽说不能人人都像王安石司马光那种学问水平,但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可以看作是低配版的王安石司马光,蔡攸进了馆阁面对这些同事那基本就等同于一个文盲,同事看不起,蔡攸自己也很煎熬。

煎熬咱不怕,皇上有牵挂。没过多久徽宗再次提拔蔡攸做了枢密直学士,接着政和五年,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

当了翰林学士,离着宰执班子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而这一步之遥的距离蔡攸却始终无法跨出去。

想想也正常,蔡攸的父亲蔡京是首相,如果蔡攸再进了宰执,天下人非要骂死蔡京。

其实在蔡京看来,儿子蔡攸完全可以再等等,等几年后自己彻底退休了再进入宰执。可蔡攸显然已经急不可耐了,父子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越来越紧张。

等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正月,王黼升任次相以后,蔡攸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王黼需要干掉蔡京接替首相,蔡攸需要父亲腾位儿自己好进入宰执,两人一拍即合结成政治同盟。

蔡家父子失和在当时已经不是秘密,甚至都传到了徽宗那儿,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原则,徽宗也当了一回吃瓜群众,你们父子不是不对付吗?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我就给蔡攸再单独赐一处宅子搬出去住,你们父子彻底分家不用再在家里吵吵了,这样别人就不知道你们父子不和了。

徽宗这一出火上浇油的安抚妙计效果相当好,蔡攸得了御赐的宅子便搬了出去,然后全开封的人都知道蔡京父子闹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