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巍巍大唐:开国 > 第十章 秦王东征(1)——金戈铁马战中原

第十章 秦王东征(1)——金戈铁马战中原 (第2/2页)

相比之下,唐军的形势,则甚是明朗。在李世民稳扎稳打,步步蚕食的战术指挥下,各路唐军连战连捷,四处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直到此时,唐军基本完成了扫平洛阳外围的军事行动,对洛阳形成了合围之势,随时能够挥动大军,向洛阳城展开大规模进攻。

所谓好事成双。李世民率领唐军主力,一步步逼近洛阳,即将正式发起进攻。在这之前,唐军又迎来了两场振奋军心的胜利。这两场胜利,对于唐军攻打洛阳,无疑是巨大的神助。同时,也让王世充的处境,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首先,来看一下第一场胜利——千金堡之战。这场战役,发生于武德三年(620年)十月,正是唐军大举进攻洛阳的前期。为唐军打赢这场仗的主将,正是唐军中鼎鼎有名的少年勇将:罗士信。

这个时候的罗士信,不过才二十一岁,年轻气盛。在以往的印象中,罗士信一直是一位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少年英雄。然而,此次的千金堡之战,却发掘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罗士信。

前文说过,武德二年(619年)七月,罗士信脱离王世充的监视,率部归附唐朝,官拜陕州道行军总管,正式成为唐军的一员战将,并直属秦王李世民麾下。自从归唐以来,罗士信赤胆忠心,为唐王朝驰骋沙场,立下无数战功。比如,在率军围攻慈涧时,罗士信曾经差点取了郑国太子王玄应的性命。

事实证明,罗士信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如果仅仅是武艺高强,骁勇善战,那样只能是一介武夫,不足道哉。根据史籍记载,罗士信不但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更重要的是,他还体恤部下,与士卒同甘共苦,使得所部上下对他十分信服: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 (《新唐书·罗士信传》)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罗士信每次带兵打仗,都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撤军的时候,也是他亲自留下殿后。除了作战英勇,打起仗来不要命以外,罗士信与手下的众将士,关系也是处得十分融洽,犹如手足兄弟一样。

罗士信体恤部下,爱兵如子,与麾下将士荣辱与共。每次外出征战,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战利品,罗士信分文不取,全部赏赐给部下;甚至有的时候,他还“脱衣解马”厚赏将士。正是因为罗士信的这种作风,所部上上下下,都对他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效死,正所谓将士用命。

自从归顺唐朝,加入唐军以来,罗士信虽然所向无敌,战功卓著。但是,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还是攻打洛阳期间的智取千金堡之战。智取千金堡,是罗士信军事生涯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国军事史上避实击虚的经典战例。

武德三年(620年)十月十五日,罗士信统领所部兵马,长驱直入,一举袭破硖石堡。然后,罗士信兵锋横扫,直指千金堡,大军围困。驻兵此地的王世充守军、守将,婴城固守,紧闭城门,打算和唐军长期对抗。

当罗士信率军抵达千金堡城下时,发现戒备森严,要摆开阵势大战一场。不仅如此,城上的郑军,反而对罗士信恶语相向,破口大骂。罗士信血气方刚,自然是勃然大怒,火冒三丈,决定攻下千金堡。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罗士信就是一个冲动易怒,有勇无谋的莽夫。长年累月刀口舔血的战争岁月,让罗士信学会用智谋打仗。此番攻打千金堡,罗士信巧用疑兵之计,诱使郑军出城,将其消灭在城外。

那么,罗士信是如何施展疑兵之计?他很聪明,从军中挑选了一百余名精锐,假扮成逃奔的难民。为了演得逼真一些,这百十来号人,怀中又抱着数十名婴儿。也不知道,罗士信从何处弄来这么多婴儿,估计是随军家属。总之,这一百多人抱着孩子,大摇大摆地涌至千金堡城下。

到了千金堡,城上的敌军听到有婴儿啼哭,往下一看,乌泱泱一群人,又听见队伍里有人喊:“从东都来归罗总管。”于是,郑军判断,这是从洛阳而来的难民。紧接着,底下的这帮人,又假意装作走错了地方,大声叫嚷道:“此千金堡也,吾属误矣。”然后,佯装四散奔逃的样子。

这样的操作,使得城上的郑军更加坚信,罗士信已经引兵退去,底下不过是一群流亡的难民。出于稳定局势的需要,守军决定,必须要杀尽这群所谓的“难民”。在毫无戒备之下,千金堡守军打开城门,倾巢而出,准备杀掉那帮流窜的“难民”。孰不知,他们正一步步掉进圈套。

郑军出城追击,正是罗士信所希望看到的。此时,罗士信早就在城外的道路两侧,布下伏兵,只等郑军一来,四面奔袭,彻底击杀。果然,郑军刚刚出城,事先埋伏好的唐军步骑,一拥而上,从四面八方掩杀出来。一战过后,近万郑军几乎被斩杀、屠灭殆尽。这之后,唐军乘胜夺取城门,一举突入城内,千金堡被唐军攻克:

及大军至洛阳,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啼噪,既而佯惊曰:“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 (《旧唐书·罗士信传》)

智取千金堡之战,罗士信略施小计,巧设疑兵,不仅成功夺取了千金堡,更顺带手消灭了数千郑军,沉重打击了王世充的军心士气。应该说,千金堡之战,是唐军即将发起洛阳攻坚战之前,取得的一场意义重大的军事胜利。

事实上,在千金堡之战一个月以前,唐军在李世民的指挥下,便已经取得了一场胜利,这就是——北邙之战。如果说,千金堡之战,是唐军精心策划的一场伏击战;那么,北邙之战,则是一场始料未及的遭遇战。而且,这场遭遇战,差点让李世民丢了性命,可见此战的凶险性。

不过,李世民往往能够创造奇迹。即使是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这位大唐不世出的战神,硬是将一场兵力悬殊,生死一线的遭遇战,打成了一场逆袭的反击战。此次北邙之战,李世民不仅成功化险为夷,同时还取得了巨大的战果,打得王世充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几乎全军覆没。

众所周知,李世民戎马半生,历险无数,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譬如,上一次的慈涧之战,李世民差一点便死于乱军之中,幸亏凭借自己精湛的射术与武艺,才杀出重围。所以,这一次的北邙之战,也是李世民军事生涯中最为惊险的一次,可谓九死一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武德三年(620年)九月二十一日,这一天,李世民亲率五百骑兵,来到北邙山前方战地,登上北魏宣武帝陵,勘察敌情。魏宣武帝陵,是一个典型的制高点,有利于居高临下,实地观察敌营情况。

可是,李世民毕竟身边只有五百骑兵,人马并不是很多。所以,等李世民一行人登上魏宣武帝陵,洛阳方向的探子,得到消息,立刻汇报给了王世充。王世充一听,大喜过望,上次和李世民狭路相逢,自己一时没有防备,让李世民逃了出去。如今,李世民主动送上门来,王世充岂能放过?

所以,得到消息后,王世充点齐兵马,亲率万余步骑精兵,气势汹汹地从洛阳出发,直扑北邙魏宣武帝陵而来,将李世民和他的五百骑兵,团团围住。王世充是豁出去了,这次一定要生擒或杀死李世民。只要李世民发生意外,十万唐军势必群龙无首。到时候,王世充调集大军反攻,绝对能够击溃唐军。

危险正在悄然逼近,李世民命悬一线。一万对五百,王世充显然志在必得,要置李世民于死地。此时此刻,李世民和五百唐军骑兵,深陷王世充一万精兵的铁壁合围,危在旦夕。那么,李世民会如何杀出重围呢?

王世充率军杀奔至北邙山后,两军立即互相展开激战。五百唐军骑兵,奋力厮杀,向王世充的包围圈,发起反击,拼命保护着秦王李世民,杀出重围。与此同时,王世充的万余兵马,表现得也是十分英勇。他们知道,只要取了李世民的性命,就能事半功倍,所以,一万郑军,亦在玩命地冲杀。

当时,郑军的先锋大将,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瓦岗骁将——单雄信。先前,慈涧之战的时候,单雄信曾经率领军队,围攻过李世民。现在,他又会他在战场相遇,真是冤家路窄。

单雄信到底是一员骁将,只见他手持长槊,策马自高而下,直奔李世民杀了过来。要知道,在瓦岗军时,单雄信便是数一数二的虎将,与秦琼、程咬金、李世勣、罗士信这些瓦岗名将齐名,绝不是浪得虚名。

李世民虽然武艺高强,英勇盖世,但是毕竟事发突然,一时没有防备,来不及做不出反应。估计当时,李世民连拔剑都来不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单雄信的槊尖慢慢刺向自己。眼看李世民就要殒命当场,关键时刻,唐军中的一员大将,挺身而出,救了李世民一命,谁呢?猛将尉迟敬德。

前文说过,介休决战,李世民率军击溃宋金刚主力,尉迟敬德收拢残兵,占据介休,困兽犹斗。最后,李世民经过轮番劝降,使得尉迟敬德将介休、永安二城,献于唐朝,率部投唐。尉迟敬德降唐后,李世民将他视为心腹爱将,继续由他统领八千旧部。此次东征洛阳,刚刚归顺唐朝,尺寸之功未立的尉迟敬德,自然也随军出征。

可是,就在东征洛阳期间,唐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变故。原来,当年的九月份,与尉迟敬德一起投唐的降将寻相,以及一些刘武周旧部,突然集体叛逃,在军中引起不小的骚动。

很快,唐军诸将瞬间把怀疑的目光,投到了尉迟敬德身上。于是,唐军将领一合计,先下手为强,私自将尉迟敬德关押在军中。然后,屈突通、殷开山等一群开国大将,纷纷建议李世民,杀掉尉迟敬德,杜绝隐患。

万幸的是,李世民其人,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用人不疑,力排众议,顶着全军的压力,义释尉迟敬德,从刀口之下救了尉迟敬德一命。而且,自此之后,李世民对他,更是无比的倚仗、信任,无所猜忌。

老实讲,李世民的这种个人魅力,彻底感化了尉迟敬德。在他看来,能效忠这样的主公,就算死了,也值了。所以,自从那件事后,尉迟敬德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报答秦王的不杀之恩。这次北邙打探敌情,尉迟敬德也是紧跟李世民左右,偏偏就碰上了王世充的大军。尉迟敬德报答秦王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单雄信手持长槊,策马杀向李世民,槊尖马上就要刺穿李世民的身体。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挺身而出。当时,战况混乱,唐军将领都在各自为战,一时无法救援秦王。唯有尉迟敬德一人,远远望见单雄信冲向秦王,顿时怒发冲冠。他正想找个人好好发泄一下,结果单雄信出来当这个出头鸟,索性就拿这家伙练练手。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单雄信马上就要冲到李世民面前时,尉迟敬德突然大喝一声,挥舞着掌中一把大槊,跃马而来,从斜刺里杀出,横刺单雄信于马下。单雄信被尉迟敬德一槊刺倒,受伤坠马。

由于单雄信所穿甲胄比较坚硬,那一槊并未伤及性命,但也受了战伤。这位曾经横扫千军的瓦岗骁将,这个时候,也只能灰头土脸地落荒而逃。尉迟敬德凭借出众武艺,成功解救出了秦王李世民。

关于尉迟敬德刺倒单雄信,解救李世民一事,民间评书演义、戏曲作品,每每言及于此,总是喜欢大书特书,——“枣园夺槊,单鞭救主”。讲的都是这件事,以此说明尉迟敬德的勇武绝伦,忠心护主。

再来看,尉迟敬德杀退单雄信,救出李世民后,骑在马上,以身庇护,掩护着李世民,边打边撤,且战且退。尉迟敬德舍生忘死,加上李世民武艺高强,在二人的共同合力之下,很快杀出重围,跳出了王世充的合围。

突出重围之后,李世民也缓过神来。刚才是自己兵力太少,才被王世充重兵包围。可是现在,自己已经顺利脱险,当然不能错过这个绝佳战机,眼下,应该趁机整合外围兵力,对王世充的一万兵马,予以痛击。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世民立即拍板,对山上的王世充大军,发起反攻。既然要痛击敌军,就要使出“杀手锏”。这个“杀手锏”,便是李世民手上的一张王牌,一支骁勇善战,所向无敌的亲兵劲旅——“玄甲军”。

上一章节介绍过,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专门从唐军部队中,挑选了数千精锐骑兵,经过认真操练,组建起了一支兵锋锐利,战力强悍的特种部队——“玄甲军”。玄甲军组建之后,李世民将这数千精锐,分成左、右两队,由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翟长孙四员大将,各领一部。

因此,李世民、尉迟敬德突出重围后,迅速集结了八千玄甲军骑兵,返身杀回北邙山高地,冲进敌阵,与王世充的一万兵马,展开激战。八千玄甲铁骑,对阵一万敌方精兵,也只有李世民有这种魄力。

双方一交战,王世充不由得大吃一惊,玄甲军战斗力的强悍,超乎他的想象。只见,八千玄甲军劲旅,犹如一股黑色旋风,在敌阵当中纵横驰骋,来去自如,竟然杀得一万郑军毫无还手之力,王世充逐渐落入下风。

不久,老将屈突通,率领唐军主力,及时赶来增援。看到援军赶到,李世民顿时信心倍增,立刻带领八千玄甲军,与屈突通主力合兵一处,夹击王世充。在李世民、屈突通的合力围击下,一万郑军土崩瓦解。

此战,王世充败得非常惨,惨到什么地步?根据史书记载,王世充仅以身免,只身逃回洛阳。唐军大获全胜,击破一万郑军,斩首三千余级,生擒敌将陈智略,并俘虏了敌方六千排槊兵。可以说,王世充带出洛阳围剿李世民的一万精兵,基本上全军覆没了,不是被唐军歼灭,就是成为了唐军的战俘:

辛巳,世民以五百骑行战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帅步骑万馀猝至,围之。单雄信引槊直趋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世充兵稍却,敬德翼世民出围。世民、敬德更帅骑兵还战,出入世充陈,往返无所碍。屈突通引大兵继至,世充兵大败,仅以身免。擒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千馀级,获排槊兵六千。 (《资治通鉴》)

此次北邙大胜,唐军凭借八千铁骑,打得王世充万余精兵全军覆没,尉迟敬德功不可没。若不是尉迟敬德及时出现,将单雄信刺于马下,恐怕,李世民早已丢了性命。还是尉迟敬德,拼命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李世民才能集结玄甲军,趁势反击,等待主力来援,一举大破郑军。可以说,这场战役的胜利,尉迟敬德是首功。

所以,李世民得胜回营,立即召开战后“总结大会”,论功行赏。当着众将的面,李世民大力表彰尉迟敬德,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比众人证公必叛,天诱我意,独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不仅如此,李世民命人抬出一箱金银,作为奖赏,馈赠给尉迟敬德。从此以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更是无比信任,视若左膀右臂。同样,尉迟敬德也是忠心耿耿,鞍前马后地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每次大战,皆是唐军的开路先锋。

特别值得提一下,尉迟敬德骁勇善战,武艺超群,在唐军诸将当中,都是排得上号的猛将。关于尉迟敬德出众的武艺,史书中均有记载。比如,《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中,便记载了尉迟敬德的一项绝活技能:

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槊,还以刺之。

尉迟敬德天生悍勇,擅长使用马槊。并且,尉迟敬德还拥有一项绝技,名为“解避槊”。所谓“解避槊”,就是每次冲锋陷阵的时候,敌军长槊刺来,尉迟敬德总能轻松夺过对方长槊,还可以反刺敌将。

而且,尉迟敬德往往单骑冲入敌阵,被敌军团团包围,却无法伤及分毫。历次激战,乱军之中,尉迟敬德经常凭借一柄长槊,杀出重围,每每可以刺中敌方将领,驰骋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往返自如。

话说回来,北邙一战,王世充调集大军,本来打算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斩首行动”,希望杀死李世民,迫使唐军不战自败。不曾想,弄巧成拙,反被李世民打了个落花流水,损失万余精兵不说,甚至,连王世充自己都差点丧在战场上,仓皇逃回洛阳。对于王世充来说,这场北邙大战,是典型的赔本不赚吆喝的买卖。

可以讲,北邙、千金堡战役,是唐军拔除洛阳外围据点后所取得的两场重大胜利。王世充经历这两场大败,军力遭遇重创,士气大大受挫,其生存空间也在逐步缩小。而反观唐军方面,在取得这两场大胜之后,则进一步加紧了对洛阳的军事包围。战场的形势,正在向着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

当时,北邙大战不久,王世充手下的筠州总管杨庆,遣使请降。李世民为了表示重视,特意委派名将李世勣,率师出轘辕道,负责接收杨庆所部归降,安抚其众。又过了不久,武德三年(620年)十月,王世充治下荥、汴、洧、豫九州之地,相继降唐。

一个月后,唐朝安抚大使李大亮,攻取王世充沮、华二州。到了十二月,许、亳等十一州,先后请降。很快,王世充的随州总管徐毅,也举全州归降唐军。直到武德三年(620年)的年末,洛阳外围大部分重要的军事据点,全部被唐军攻拔。河南地区各个州县,不是主动归降,便是被唐军袭取。

经过前六个月的浴血奋战,李世民指挥唐军,基本完成了东征洛阳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重兵围困,逐步蚕食的战术,致使王世充的地盘日益缩小,仅剩洛阳一座孤城。应该说,此时此刻,唐军兵锋所向,将洛阳围得如铁桶一般,兵临城下。接下来,唐军马上就要对洛阳城发起攻坚战。

那么,面对唐军的大兵压境,困守孤城的王世充,又会进行怎样的垂死挣扎,他该如何抵御唐军的进攻?洛阳城下,李世民又将如何部署唐军主力,对洛阳展开进攻?这位大唐王朝年轻的军事统帅,到底经历了怎样刀光剑影,以及腥风血雨的凶险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