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新科兰记事 > 第121章 再转二线(卷10 有限扩张 10)

第121章 再转二线(卷10 有限扩张 10) (第2/2页)

回到驻地,孔思松坐在那里发呆,他需要将这个营地的工作分个轻重缓急,虽然他愿意为刘明辉那些人做些工作,争取些利益,并不代表他本人就一点不怀疑降兵。如今这个压力完全在他自己身上,自然是要防范于未然。

发呆一会,他拿出一张纸,开始将需要做的工作一项一项列出来:奖励有功人员,官员家属迁入盐州,文化培训,重新建立体系,再制定升迁制度,接手部分工作。

这么多工作,首先是要兑现对刘崇辉的一些承诺,他派人到连州,协调驻军保护他的家眷,告诉他的家眷,刘崇辉已经成为汉将,他们全家都要搬到盐州,这边又在盐州安排住宅。

刘崇辉在连州还有不少土地,孔思松让他先托付给别人。除了刘崇辉,他的几个副将也是如此,另外从其他县调去的县尉,也一并迁到了盐州。

几个降将心中虽说有些不乐意,但表面上还都很配合,知道家眷迁到盐州,也算是人质,只要自己不出事,家眷也没有事。

第二件工作,是根据降军个人情况,淘汰一批人,主要淘汰的是年龄大的,体力不达标的人,淘汰之人都在新降这些县,与这些县对接后,每人发20亩官地,地租交给县里面,县里面的地租只收2成。被淘汰这批人,因为安置合理,都很满意,留下的人,也很满意,感觉就是退了,也有个不错的归宿。

第三件,就是大规模开展培训,孔思松借来几个专业老师,更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从那50名士兵中挑选,培训的时候,这些降兵都知道,拿了合格证,才有可能转成真正的大汉兵,响银高很多。

第四件,是重新建立组织体系,打乱原来金狼的序列。这个过程有点慢,文化课培训两周后,有些脑子好使的人已经开始领先进度,孔思松从中挑出了七十多人,建立了教官第一连。任务就是先学会要教的内容,然后再到其他队伍去辅导,这个连因为是新的建制,他任命原来的三排长李光明为连长,三排长又任命了几人当排长、班长。

组织的第二个连,是骑兵第一连,抽出骑术好,文化课能跟上进度的一百多人,虽然只是抽了一百多人,但骑兵队的一半战力都在这里了,骑兵连连长,任命给原来三排副排长,又任命了个代理副连长,是降过来的骑兵小队长。

孔思松就通过这样横着抽、竖着抽,将原来部队中的骨干都抽到新成立的连队。之后又有步兵第一连,步兵第二连等。

军官们也参加培训,按汉军的标准,要想成为军官在文化上要分两步,首先就要拿到合格证,这才具备了成为士兵的基本条件;第二步就是要参加军官培训,成绩合格。

金狼的军官有两种,一种类似于“继承”,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那种,另一种是“武力”,因为战功而提拔,象他们这种地方部队,几乎没有“战功”类的,他们平时的任务也以维持治安为主。

所以,金狼军官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这初级文化合格证,已经让大部分人头大,能跟上进度,就费了大劲,听说后面还有军官专门的培训考试,知道难度肯定更大,纷纷表达出不想继续的想法。

孔思松未置可否,只是让他们先把初级证拿到手。这些军官,孔思松也想让他们离开军营,但离开还是要有个过程,这个时候,他还需要这些军官的管理。

除了军官,还有些士兵,学习起来也十分费劲,这些人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刚过来,还强忍着参加学习,过段时间,实在学不会,就开始捣乱,孔思松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参加2个月的特训,结果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只有3个,这3人,被孔思松又拉回来参加文化课培训,每人指定一名老师,填鸭也要填会。

剩余人员,孔思松又找他们谈了话,实在不愿继续,就让他们离开军队,由军队统一安置。

不能适应的军官,是不能直接回原籍,一般都要搬迁到盐州附近,这就需要让他们提前置办房产土地,如果有能力,可能还需要置办产业,这都需要时间,所以孔思松一直没有让军官们走,孔思松和每个想走的军官都聊了聊离开后的问题,还专门在盐州银行请了个老师,讲“钱生钱”。

这些把钱交给别人,自己只管分红的操作方法,在金狼也有,都是几家商量好了,雇大家都信任的掌柜、账房,每年只拿分红,有种说法是,合伙的人是2个,生意黄的比例多一半,合伙人有3个,生意黄的再多一半,看盐州的这些个工厂,东家几十上百个,这得多容易黄。别的人不说,刘崇辉都不相信。

看一帮降将对股票不信任,孔思松就想让他们看看这些股票对应的工厂,近处的只有木器厂,工厂里面一大半是盐州州府投资,州府后来又将这个投资移交给了盐州银行,盐州银行又将这部分投资股份化,在市场上有少量流通。

打了报告,请示回盐州参观木器厂,结果只申请下来四人的名额,孔思松就带着刘崇辉和他的两名副将回到盐州。这三人的家都已经搬到盐州,虽说房子比在连州小多了,但总是有住处,孔思松自然要趁机去见见孔花荷。几人都把行程报备给盐州驻军,约定次日9时,在东城门碰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