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港综里修道士 > 第二一七章 初踏秦岭路

第二一七章 初踏秦岭路 (第2/2页)

在三天后,已经踏入了秦岭。

关于秦岭,在古人的诗词中就描绘的很有诗情画意。

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静谧无声的山林在一场新雨之后,夜晚丝丝凉意使人感到仿佛初秋已到。

皎洁的月光穿过松隙洒向林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地流动。

竹林中的喧嚣原来是洗衣归来的姑娘,荷叶轻轻晃动则是轻舟泛起的水波所致。

春天的芳菲就让它消歇,王孙自然可以在山林中久留。

秦岭作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生态的一张靓丽名片,她在历史传承、生态效益等众多方面具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被称为“中华脊梁”、“中华龙脉”、“中国生态命门”等。

从地理意义上来讲,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处于这一线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等均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变化。

秦岭峰峦叠嶂,环境优美,是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

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2500多年前,先秦典籍《周易》就将秦岭称作“龙脉”。

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因坐落于长安城之南,在先秦时期秦岭又被称为“南山”或者“终南山”。

直到在司马迁《史记》中发现“秦岭,天下之大阻”的描述,“秦岭”这个称谓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周王朝在秦岭脚下镐京建都,也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西周之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在秦岭脚下的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后来将秦始皇陵修建在秦岭骊山。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都城选在了长安,秦岭在唐朝时期被称作是“圣地”。

唐朝历代皇帝死后几乎都葬在了陕西一处,因此也有了历史上的“关中十八唐帝陵”,埋葬了18位皇帝,包括武则天的话,其实是19位。

秦岭先后见证了13个王朝的更迭和兴衰,与此同时,秦岭拥有多座著名的山峰。

诸如终南山、华山、太白山、翠华山、南五台等,孕育和积淀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上的楼观台,曾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传播道家文化的地方。

流传的最为广泛的一句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姜子牙用直钩钓鱼而被文王赏识发迹的故事。

而姜子牙垂钓的地方便是秦岭北麓、渭河南岸。

除了姜尚,秦岭主峰终南山历来多有隐居修道之人居于其中。

周术、吴实、崔广、唐摒在此修炼黄老之术,采石商芝,栖身洞穴,是秦末有名的隐士。

还有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有诗佛之称的王维等,都曾在终南山或秦岭其他主峰中修道隐居。

秦岭不仅山峰众多,并且也是长江、黄河流域分裂。

古代先人们为了更方便通过整座秦岭打通南北之地,经常会在麒麟谷中劈山修道。

而这些古道也成为了战时重要的交通要道,如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陈仓道。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岭六条古道之一的陈仓道。

陈仓道开辟时间早,根据王维对散氏盘文明的考证,十七时期此道就已经被开辟,称为周道。

后被称为散关道,但最为人知的名字应该是陈仓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